一本与众不同的温情食谱

发布日期:2019-08-07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一本与众不同的温情食谱


     

     

    每逢团圆之日,全家老小齐聚一堂,围坐在圆桌旁,同享美味佳肴,长幼有序又和乐融融。这就是国人念兹在兹的天伦之乐吧。当然,前提是我们的物质条件足够充裕。如果是在饥饿时代,那就另当别论了。法国资深美食家张有敏曾写道,“祖母在黑市上买到一点大米,但是她得等到夜幕降临才能开启炉灶煮米,否则大白天炊烟袅袅会引起邻居的注意和觊觎。晚饭总是在半夜开吃,祖母叫醒孩子们,让他们喝下一盆稀到几乎没有米只有水的粥。”这种饥肠辘辘的画面又何来其乐融融呢?

    不过,张有敏是幸运的,因为她是厨师的女儿和孙女。张有敏说,她小时候对食物从来没什么特别的兴趣,每次吃饭对她而言简直是一场持续数小时的折磨。有时,她好不容易在下午过去一半的时候吃完午饭,可是三个小时以后又得重新坐上餐桌。两相对比,张有敏简直是生活在蜜罐子里。张有敏从小被餐馆、厨房、炉灶声、聚餐和亲朋的宴会围绕着,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烹饪、分享、聚会、宴席,就是家人们表达情感最好的方式。耳濡目染,张有敏自然对中餐很有感情了。

    张有敏最新出版的《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父母的家族简史,以及他们在作者外公位于法国的中餐馆相识、相爱、结婚生子、共同创业开办饭店的经历。通过这些娓娓动听的讲述,我们可以了解创业的艰辛。譬如在香港学厨期间,父亲切伤、烫伤都是家常便饭。但他别无选择,唯有忍受这一切并咬牙坚持。到了巴黎,父亲住不起旅馆,只能在饭店晚上打烊后,睡在餐桌上休息。这些颇具传奇性的家庭小传为后文的菜谱增添了趣味性和故事性。

    第二部分为私房菜谱,主要介绍中国菜的烹饪特点、食材、器具和制作方法,以及中餐馆中的经典菜品。食谱种类十分丰富,且均为经典中式菜肴,品类涵盖了肉类、家禽、海鲜、蔬菜、面食、甜点等,菜品还配有作者绘制的精美插图,更体现着中国传统家庭与美食之间的深重联结。譬如狮子头这道名菜,作者谈到了其得名来历,因为它是在很大的肉圆上盖上卷心菜叶,就像是猫科动物的毛和长发。此外,作者介绍了肉圆配料和酱汁的做法,卷心菜什么时候下锅及烹饪时间等。

    作者谈到,在中国,汤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吃的。有些地区餐前喝汤,有些地区餐后喝汤,但是其他的菜同时上桌,每个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无论是在家里还是餐馆,所有的菜都是共享的。共享,这应该是中餐与西餐在用餐上的主要区别吧。由此也延伸出许多礼仪,譬如在就餐时,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或听到长辈说,“大家一块吃吧”,你再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等。

    每一种长辈时常做给孩子吃的美食,每一道饭店里食客交口称赞的佳肴,都被张有敏记在心里。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温情食谱,带有家族特色又细致入微,传递着作者对于家庭与美食的爱意与自豪,而我们也能在其中找到一些历史的印痕,感叹世事的不易。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