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专家沈亚星科普系列

发布日期:2019-06-27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胸外科专家沈亚星科普系列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现各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单一的手术、化疗及放疗治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 MDT)是以肿瘤(疾病)特征为基础,综合患者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在循证医学指导下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有计划的科学、规范、合理的个性化治疗。初诊的肺部肿瘤患者经过多个学科共同讨论后制定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以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益处甚至生存期的延长。因此,在医院层面推广MDT,整合医院的相关优势资源成立肺癌MDT,为相关科室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可以有效提高肺癌诊治水平,实现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规范全面的治疗方案和服务。
    特别需要MDT的疾病当属肺癌。肺癌已经成为中国事实上的癌王,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中晚期治疗手段有限等特点。直到今天,不少地区尤其是基层医院对于肺癌的治疗观念有待改变。譬如说,有时候难免出出现这样的情况:呼吸或肿瘤内科首诊肺癌即化疗,胸外科医生首诊即手术切除,放疗科首诊即放疗。倡导并严格实施MDT就可以避免发生不规范的治疗过程。
    肺癌MDT的意义
    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经由MDT争取做到个体化治疗,对于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是极端重要的。例如:
    (1) 一些早期肺癌患者(I期)直接接受肺癌切除手术,其中部分患者术后不需要化疗或放疗,另一部分患者则有必要给予化疗或放疗。
    (2) 一些患者应该现行化疗两个周期使肿瘤有所缩小再手术,术后接着在化疗。
    (3) 一些患者不能手术,可以通过化疗或放疗延长生存时间。
    (4) 还有一些患者可以从靶向治疗中得到很大的裨益,也有一些患者不适宜靶向治疗。
    这些患者由于自身病程或者状态的不同可能得到不同的治疗方案,然而治疗方案是否全面客观,是否能够充分衡量评估患者的生存状态很可能与接诊医生的背景和专业偏向性息息相关。治疗肺癌并不能只靠一种治疗手段,比如手术或放疗。唯有汇集多学科优势,才能给病人带来最大获益。随着对肺癌不同阶段、不同亚型研究的深入,治疗肺癌不可能只依靠某一学科。因此,肺癌MDT的前景十分广阔。
    上世纪90年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秉持着“综合多学科专家实力,提供最理想的诊疗方案”的宗旨,成立了由胸外科、呼吸科、放射科组成的“三科门诊”,其后历经几代中山人的努力,“三科门诊”逐渐发展为由胸外科、呼吸科、放射科、放疗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组成的肺癌MDT团队。
    来自中山医院的沈亚星教授对MDT这个概念可谓是非常熟悉,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iMDT(国际多学科会诊)的观点。他解释到“iMDT是患者的客观需要。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对疾病有所怀疑,即使医生告诉他怎么治,他还想听听更多人的看法,于是四处去问,其实深层次体现就是国际MDT(iMDT)的价值。“如果我们拥有大量顶级医院的资源,而且不需要患者跑,只需提供资料,我们帮忙解决,就免去了患者四处问诊的过程。这样得到的会诊结果不仅迅速,而且权威,还涉及多个学科专家的意见,潜在的价值是巨大的。
    专家简介:沈亚星,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后,中共党员,复旦大学第三十八届学生委员。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