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经外科医生的“脑回路”

发布日期:2019-08-02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一个神经外科医生的“脑回路”


    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须臾。但对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覃川来说,过去的20年是他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这20年时间让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磨砺成一个更有责任担当的大丈夫,这20年里,他给神经“穿针”,为大脑“绣花”,挽救了无数个生命。

    提升业务水平 和神经外科共“成长”

    1997年,覃川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大足区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普通的医生。自参加工作以来,覃川先后过担任急诊科主任、神经学科主任等职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赢得了同事的称赞。由于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领导安排他到难度极大的神经外科进行锻炼。

    神经外科所面临的一系列病症很是复杂,某些脑血管手术如在血管上绣花,一点点失误就会引起严重后果,手术风险高,但是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往往严重并且紧急。科室里的前辈常常通宵达旦阅读相关文献,学习先进的医疗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覃川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于是更加的积极进取,努力提升自己,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在长期临床工作中,覃川对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积累了丰富成熟的经验,对疑难病症及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业务具备系统的理论基础及娴熟技术。

    2012年,神经外科独立成科,覃川任科室主任,那个时候整个科室只有3个医生,一个月只有几台手术,为了让科室发展起来,实现“大病不出区”的理想,覃川在自己不断学习的同时,还积极的培养年轻人,坚持让他们学习使用先进设备进行手术,掌握先进医疗技术,给了他们很多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还经常让他们参加各种手术比赛、讲课比赛等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现在神经外科一共有9个医生,诊疗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不仅留住了本地的病人,还吸引了许多的外地病人过来看病。

    神经外科科室还细分亚专业组,全面提高专科的服务质量,让科室的每一位年轻医生都能承担起责任。年轻的医生们也充满干劲,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申请了多项重庆的科研课题,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各个亚专业组齐头并进。

    在覃川的带领下,整个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不懈努力,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神经外科成为了“重庆市重点专科”,“重庆市区域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他组织科室创建的“青年文明号”,极大的调动了神经外科年轻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创造性和凝聚力,使得神经外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018年神经外科颅脑肿瘤组完成脑肿瘤手术9例,脊髓脊柱组开展病例共30例,脑血管组开展脑血管疾病手术46台。2019年,覃川带领的神经外科入选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脊柱脊髓外科共建示范单位,成为“中国神经脊柱百县市扶持推广计划”中的百家医院之一。这些,都是神经外科发展的重要跨越。

    为进一步提高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前不久,覃川还特别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胡锦教授对他们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胡锦教授对医护人员在交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对危重病人的治疗提出改进意见,指导下级医生对患者的查体及关键病史的询问,并对现场医务人员提出的问题和疑惑一一解答,让神经外科的医生汲取到了更多丰富的诊疗知识,为科室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助力。


    “杏花年年开,医德世世流芳”,覃川一直将这种精神贯穿于日常的工作中。2015年的冬天,一位20岁左右的小女孩从急诊科送入神经外科,覃川阅片后发现小女孩右侧颞顶枕叶脑内血肿破入脑室,出血量有40ml左右,需要急诊行血肿清除术。然而患者父亲在一旁眉头紧锁,蹲在地上不停的叹气。原来,小女孩与务农的父亲相依为命,家庭贫困,根本拿不出手术费用。

    “病人入院时情况十分危急,属于濒死状态,如果不及时抢救,病人很可能面临死亡。”覃川说,在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安排为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并以他的名义为患者担保,以抢救病人为前提。一切准备就绪,小女孩被推进了手术室,持续了两个半小时的手术非常成功,血肿清除的非常干净。

    手术虽然成功了,但后期治疗费用又是一个难题,为了帮助缓解小女孩的经济压力,覃川组织科室为小女孩捐款,并通过医院联系区政府和民政部门对小女孩进行积极救助。经过20天的治疗,小女孩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出院时,其肢体、智力、语言等恢复得已和常人无异。

    由于神经外科常见的脑出血,在冬天的晚上易发,覃川无数次离开温暖的被窝,匆忙赶到医院。一个又一个急需救治的病人,一台又一台连轴转的手术,最辛苦的时候,48个小时没能休息。对于这样的普通人体会不到的辛苦,覃川说:“这些都是医生的工作常态,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一直以来,覃川都将“以病人为中心”的作为自己的服务理念。他经常带领大足区各医院的民进会员们走进校园,为留守儿童讲授健康知识,并支助帮扶贫困学生;走进博物馆、中铁十四建等单位,结合日常生活工作实例,就心肺复苏、高处坠落伤应急处理、外伤包扎等技能做了细致讲解和演示;走入乡镇为留守老人义诊,每次在义诊工作完成后,他亲自带护士并备好药,在当地村支部干部引领下步行几公里为他们上门诊察疾病,送医送药,开具健康处方,开辟一种全新的义诊模式。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