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咖”的执着与专注

发布日期:2019-07-08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骨科“大咖”的执着与专注





    低调、儒雅、谦和是贺西京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但是,熟悉他的人则更愿意用执着、专注来评价他。

    贺西京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几十年在脊柱外科深耕的他,先后以“脊柱脊髓损伤相关疾病的细胞保护、功能恢复及治疗关键技术”“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等研究成果,两次荣获陕西省科技奖一等奖,同时他还被推选为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成为国内外骨科界当之无愧的“大咖”。

    一项领先世界的技术

    过去,如果颈椎病变压迫脊髓,比如严重的颈椎病,医学界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手术把椎间盘先去掉,脊髓压迫才能解除掉,然后在去掉的部位加一个钛笼。

    “这就需要医生在手术台上修剪钛笼,但手工剪裁的钛笼塌陷率高达79.7%~93.3 %,且易引起内固定松动、移位,导致临床症状复发等并发症。此外,所有颈椎骨性手术后,都要进行固定融合,手术部分的颈椎将永久丧失运动功能,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贺西京对此这样评述。

    为此,贺西京带领团队开始了钛笼工艺技术攻关。最开始,他们是用山羊做实验,每次觉得哪里不合适就告诉工厂工程师,工程师把图纸绘出来,再送车间加工制造。

    这一过程一般至少需要3个月。在研制的过程中,贺西京看到3D技术可以打印房子、打印心脏支架,那么,利用3D技术能否直接打印钛笼?带着这样的疑问,贺西京带领团队开始摸索尝试,经过了反反复复的“失败—调整—再失败—再调整”,终于开发出了个性化穹窿顶钛笼式人工颈椎,并在国际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椎体次全切术后可动人工椎体—椎间盘复合体植入、重建椎体运动单位功能的理念,研制出可动人工颈椎假体和人工寰枢关节。

    目前,他们已成功开展了世界首例可动人工寰枢关节置换手术。该技术现已拥有中国、欧盟以及美国的发明专利。“这项创新性技术不仅可以精确到数字化测量,病人手术时间也缩短了,而且出血少,安全性也提高了。我们现在计划在假体表面做陶瓷化技术处理,有望让这种材质使用寿命延长到30~40年。”贺西京信心满满地说。

    骨科领域的佼佼者

    任何一项创新,都离不开时间与阅历的积淀。

    贺西京曾赴瑞士、澳大利亚学习脊柱侧弯及脊柱疾病的临床外科治疗、人工关节置换理论与技术,在治疗大量的骨科疑难病、高危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愈了众多的临床疑难病。

    此外,他还与香港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合作,开展同种异体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收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全世界随访时间最长的项目,已超过10年。

    “今后还将用3D技术打印出细胞做成生物膜,贴敷在脊髓损伤的部位,无需注射即可移植细胞。”贺西京说。

    早在2003年,贺西京还率先开展胸腔镜下微创矫形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弯畸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西北地区空白。椎间孔镜下治疗椎间盘突出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并且,他还与德国TESSYS技术发明人Hoogland教授合作,成立椎间孔镜培训基地。

    “有了培训基地,就能让更多的骨科医生掌握先进的技术。”贺西京虽然自己在颈椎病的治疗上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上颈椎的前、后路手术,人工颈椎关节的研制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20项,并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但他更愿意看到骨科人才“满园花开”的局面。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