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苏州骨科专家从电子厂走上全国

发布日期:2019-06-02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这位苏州骨科专家从电子厂走上全国



    董启榕,苏大附二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学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运动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从医是技术,更是人学,包括对病人的仁爱,对学生的爱,对自己的做人。做个好医生,根本在做个好人,人成则医生成。”——董启榕
     
     
    他出生医学世家,有着光鲜的履历,在手术、科研、创新,每个领域都有不凡的成就。从电子厂的工人到手术室的“定海神针”,他是苏州开展关节镜微创术第一人,引领关节手术迈进微创时代;为病人减轻疼痛,建立省内首家无痛病房;把病人当亲人,搭建医患沟通桥梁。
     
    在聚光灯下,他是专家教授,是大家眼里闪闪发光的“大神”。在患者面前,他慧眼如炬、游刃有余,他是苏州的骄傲、是病人的希望,是青年医生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宽厚低调、严谨细致、敢于创新,成就了他今天的成绩,他就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董启榕。
     
     
     从电子厂走上全国的骨科专家
     
    一把手术刀,一颗仁医心
     
    上世纪50年代,董启榕出生在江南水乡一个医学世家。伯祖父董承琅是中国心脏病学奠基人,开创中国心电图学时代;父亲董天华,原苏大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骨科专家;母亲也是一名医生。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他从小就爱读书,动手能力也极强。
     
    家中书架上的《外科学》、《人体学》、《病理学》等枯燥的医学书籍,他都翻了个遍。“男孩子嘛,动手能力也强,修自行车,收音机拆了再组装。”少年的董启榕,并没有想过将来要做一名医生,而是梦想着做一名工程师。
     
    1973年,17岁的苏州少年初中毕业,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潮,少年走进了电子厂,成为一名工人,和电子元器件打交道。“那是时代的召唤,也没有排斥情绪,跟着时代走吧,行行都能状元。”整整5年,董启榕待在电子厂,苦活累活都要做,但他从不抱怨生活,而是用书籍来慰藉自己。在工厂里,他连续数年获得电子局、苏州市的先进生产者称号。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心中的“大学梦”再次燃起,没有丝毫犹豫,董启榕毅然走上了考场。“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是1977年一个晚上的8点,收音机里播放的一条新闻,我隐约感受到了一代人的命运将要改变。新闻里说,国家恢复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为了圆梦大学,董启榕白天上班,夜里挑灯看书。来年的春天,董启榕拿到了苏州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问及为何会选择学医,又是骨科?“有家庭的影响,也有自己的想法。”董启榕坦言,“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医生,自古是一个伟大而崇高的职业。医生每天面对的是人的健康和生命,一个人没有什么东西比这个更加重要。而选择骨科,因为“电子厂情愫”,“我动手能力还可以,那时就天马行空,期待着电子会和医学结合。”
     
    1982年,董启榕从医学院毕业,成为一名骨科医生,拿起手术刀,为患者减轻痛苦,带去活着的希望。
     
    从医后,董启榕一直把伯祖父董承琅1941年留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座右铭视作自己从医路上的灯塔。只要当天有手术,董启榕都会“熬夜”,他将自己“埋藏”在书房里,将白天手术每个细节、门诊患者具体情况,在脑海中一一“回放”,确认无误后,才感觉能睡个踏实觉。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几十年。他说,作为医生理应站在患者角度,为他们多想想。
     
    从医37年,这个从工厂里走出的骨科医生,致力于关节外科及关节软骨修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他是江苏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010年被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医药卫生事业先进个人,还是法国骨科创伤协会海外会员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