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

发布日期:2019-05-2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首页   - 媒体清华   - 内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精准肝胆外科的开拓者

    来源:《北京晚报》2019-3-19 贾晓宏

    坐落在天通苑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今年年底即将迎来5周岁的生日。每天,这里都会迎来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疑难肝胆疾病患者,他们希望在这里能见到一位仰慕已久的专家,让他“劈”肝“离”胆,期待刀落病除。患者们一路追寻的专家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

    院士档案

    董家鸿,中国工程院院士、肝胆外科专家。1993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普通外科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

    董家鸿是国际著名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专家,长期致力于现代肝胆外科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精准外科”新理念,创立了精准肝胆外科范式,确立了病灶清除、脏器保护、损伤控制三要素并重的系统化干预策略,构建了以可视化、可量化和可控化为特征的关键外科技术系列,破解了肝胆外科手术中定位、定量、定构和精控的难题,提升了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肝胆管结石症、肝内胆管扩张症、终末期肝胆病等复杂肝胆病的外科治疗效果。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门心思想当科学家

    却被高招老师抢到医学院

    对于董家鸿来说,走上从医之路,纯属偶然。1976年,他高中毕业,在家乡——一个海滨小镇中学做代课教师。1977年10月,我国恢复高考,董家鸿决定报考大学。当时,华夏大地传颂着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哥德巴赫猜想让他萌生了当一名数学家的梦想;而原子弹、高能物理等“流行语”,又让他对物理学科无比向往。填报高考志愿时,他选择的几乎都是理工类专业,一心想着今后要搞科研、当科学家。“如果不能成为科学家,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像我的父母一样,教书育人。”

    很快,高考录取结果出来了:命运与董家鸿开了一个玩笑——他被医学院校录取了。后来,董家鸿才知道,1977年,过了录取分数线的高考生是各所大学招生老师的“宝贝”,所有的招生老师都在“抢”学生。就这样,他被徐州医学院抢走了。从此,董家鸿走上了从医之路。

    本科毕业后,董家鸿报考第三军医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那时还是想当科学家、做基础医学研究。”于是,他填报了病理生理学专业。然而,董家鸿的心愿依然没能实现:第三军医大学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教授觉得这名学生条件不错,就将他从病理生理学专业调剂到外科专业。进入黄志强门下,导师让董家鸿主攻临床。他心有不甘,找到导师表达了自己想做科研的愿望。黄志强话很少,只说了一句:“我希望你做临床。”董家鸿想不通,“为什么师兄师姐可以搞科研,我就不行?”老师还是只说了一句:“做研究也要懂临床。”导师惜字如金,然而字字珠玑。董家鸿只好带着一颗做科研的心,开始了临床学习。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董家鸿本想继续考博士,但导师却让他当了5年的住院医师。在病房里踏踏实实当了5年医生后,董家鸿晋升了主治医师。黄志强说:“现在可以考博士了。”1990年,他成为黄志强的博士研究生。这之后的很多年,董家鸿越来越发现导师的良苦用心,“老师希望培养出医学知识系统、临床功底扎实,同时具备科研能力的学术型外科医生。”为此,黄志强将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两个阶段培训分别与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相结合。有了深厚的临床积累之后,就可以在临床中更好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根植于临床的科研更有价值。

    十八次手术实验失败

    开启肝移植技术临床运用

    2016年12月5日,一台根治“虫癌”的手术全球直播,创下了140万网友在线观看的纪录。这台历时14个小时的手术,主刀者就是董家鸿。

    “虫癌”指的是终末期肝脏包虫病,这是一种藏区的常见病。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此前曾多次手术。这次术前,他的肝脏不仅被包虫吞噬,而且腹腔器官已经发生严重粘连,病灶破坏了与肝脏功能息息相关的重要脉管结构。“修理”这样的肝脏,并且在网络上实时直播,可以想见对术者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要求。董家鸿率领团队轻松自如地完成了这台手术,他将患者的肝脏从腹腔中取出,精心“雕刻”“修理”好之后,再植入体内,“雕刻”之后的肝脏立刻重新工作。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