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在北京举行

发布日期:2019-05-2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10月12日-14日,“2018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暨首届华人器官移植大会”在北京举行。论坛集结了中国海峡两岸、法国、日本、美国30余名肝胆外科领域的顶级专家,以“肝胆胰疾病的精准外科治疗”与“器官移植”为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和前沿探讨,推动中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任大会主席。

    大会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

    首创理念:提出“精准外科”新理念,创立精准肝胆外科范式

    董家鸿院士团队于2006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精准外科”新理念,并整合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外科精髓,创立了精准肝胆外科范式,确立了病灶清除、脏器保护、损伤控制三要素并重的系统化干预策略,构建了以可视化、可量化和可控化为特征的关键外科技术系列,破解了肝胆外科手术中定位、定量、定构和精控的难题,提升了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肝胆管结石症、肝内胆管扩张症、终末期肝胆病等复杂肝胆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10余年来,董家鸿多次受邀在国际重要学术大会上做专题演讲和手术演示,协同推介了精准外科理念、精准肝胆外科范式和技术体系。现代肝脏外科之父、欧洲外科学会创会主席Henri Bismuth教授评价该体系:“我们在做精准手术,但董家鸿教授是在国际上提出精准外科——这一划时代理念的第一人。”美国移植学会(ATS)主席、纽约长老会医院肝病和器官移植中心主任Jean.Emond教授曾评价道:“过去世界各地都是来美国学习肝胆外科技术,现在中国的肝胆外科技术已经超越我们,应该向中国同行学习了。”

    首创术式:完成世界首例肝包虫病自体肝切除、余肝移植术式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联合发布了“包虫病医疗攻坚计划”,内容包括青海省包虫病患整体流行病学调查、疾病救治和长期随访等。包虫病是高发于我国牧区的寄生虫疾病,尤其是青海省,多数肝包虫病患者是广泛侵损了胆管、血管的终末期肝胆胰病,对肝脏造成致命性的破坏,常规方法无法治愈,成为广大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董家鸿院士团队在精准肝胆外科范式下,挑战这一国际技术难题,整合运用胆道、肝脏、血管、移植等技术,最终于2016年完成了世界首例的自体肝切除、余肝移植术式,为终末期肝包虫病患者开辟了一条既高效又经济的新途径。

    精准外科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

    “临床技术的提升和飞跃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引领,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使精准外科范式的发展进入新时代。”董家鸿院士说。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拓展应用已成为热潮。在本次大会上,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EDDA科技联合启动了“智能化精准肝胆胰外科技术探索——北极星(L-STAR Project)项目”。该项目将人工智能成果与方法融汇于精准肝胆外科领域,显著提升复杂肝胆胰疾病的外科治疗效果。这将使得医学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在精准外科上的整合应用迈入新阶段。

    本次大会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会主办,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和器官移植中心、陆军军医大学大医学第一附属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承办。

    原标题:董家鸿团队两个"世界第一" 领跑国际肝胆外科治疗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