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学辨证论治总纲

发布日期:2019-08-16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谈中医学辨证论治总纲



    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天元纪大论》

    从法天地之理谈中医学辨证论治总纲

     

    气化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运气学说,于清初被张志聪等学者用以解释《伤寒论》。此后,一直有许多中医界老前辈继承之、探讨之。不过气化学说又是一门深奥而难学的学问,所以使很多人望而生畏。以前推荐过的陈伯坛亦是清末民初气化大家,我亦向身边的同道推荐过陈氏的“读过”系列,后来多数人反映了一个问题,书籍虽好,却无法看懂,鄙人遂推荐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看不懂的人却大有人在,我找寻一段时间后,发现韩世明教授著的《伤寒论气化理论与临床辨证思维》一书颇适合初学者学习气化理论。

    韩世明,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从医四十余年,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的博士生弟子;内蒙古著名中医学家、内蒙古医学院张斌教授的硕士生弟子。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高深的理论修养、独特的中医方圆辨证思想。善于运用《伤寒论》气化学说、开阖枢等理论指导疑难病证的治疗。

    书中第一章占据了整本书的大量篇幅,说明第一章是整本书的重点加基础内容,这一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有七个关于《伤寒论》气化问题的分析,涉及了五脏元真、开阖枢理论、六经含义、水谷精微的作用、中见之气、六经表里、气化之动;第二节是作者另一著作《中医古经奥义彰明》的部分内容,包含十九个论,涉及气化对新陈代谢认识方法、十二经的血气多少、运气学说与《伤寒论》气化学说联系、奇经八脉的作用、脑与气化的联系、人体气化分合规律、医与易的联系等等。第三节深入讨论了气化学说的问题,分别有两个导言,剩下的即为《伤寒论》气化学说论理与论证。

    第二章为《伤寒论》条文研究及六经生理病病理概要,第一节以桂枝汤提纲挈领般论述了桂枝群剂的异同点,第二节以桂枝加桂汤为理论点,对《伤寒论》中误治的病与方做了大方向上的解惑。虽然这两小节篇幅很小,却短小精悍,对于临床有很大帮助;第三节为《伤寒论》六经生理与病理概要,该节从六经分别论述了各经病理生理的差别与相同,六经阴阳气含量多少,六经开阖枢中见的异同点,可以直接指导临床。

    第三章是《伤寒论》临床思维及实践,一共有六小节,第一节与第二节把《伤寒论》与临床紧密结合,除了理论的阐述,又附了真实案例,第三节到第六节的内容引入了现代疾病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包括糖尿病与冠心病,且效法张锡纯“西药中用”。

    第四章为气化学说补论,包括五个篇章,每个篇章都与《内经》气化学说关系密切,五个篇章也是对前四章的一次总结与补遗,让整本书看起来更加细化,也更加全面。

    气化学说是联系方证与医算的枢纽,是中医人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掌握气化学说更有助于阅读百家的著作,有助于临床的辨证思维,中医本为圆机活法,气化学说以自己处处为开阖枢的特点体现了中医“活”这一特点,学习《伤寒论》的难点在于掌握张仲景的辨证思维与理论体系,而这一思维和体系又很复杂,所以韩世明教授在刘渡舟教授与张斌教授指导下,将自己三十多年的心得编著成此书,让读者更深刻的认识气化的思维以体系,开拓大家的思维,使仲景之学得以传播。

    西洲子作于沙丘古城

    戊戌年戊午月辛卯日午后

    从法天地之理谈中医学辨证论治总纲

     

    书香君按:“气化学说是联系方证与医算的枢纽”,当今方证学说大昌于世,但所谓亢龙有悔,欲更上层楼,还要进入传统中医气化境界。西洲子不遗余力为大家推荐系列气化学说著作,可谓苦口婆心,望有缘者得之。

    作者简介

    从法天地之理谈中医学辨证论治总纲

     

    韩世明,男,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的博士生弟子,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张斌教授的硕士生弟子及学术继承人。致力于《伤寒论》气化学说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著有《再传伤寒论》,系统论述了《伤寒论》气化学说,传承了张斌教授及刘渡舟教授的学术思想,并有众多的发展创新。该书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另著有《张斌教授医论医案集》等著作。

    在临床中,理论联系实际,以气化学说指导辨证思维及临床创新,擅长运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及其他疑难病症。

    自 序

    事业心是中医界人士立足的根本,中医学者的收获,必须要以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来实现。只有这样的收获,才能贡献给中医界,使后学深化知识,领悟中医理论与辨证的精髓,在思想认识上进入更高深的境界,更好地在临床中治病救人。

    这种收获与贡献,始自岐黄、仲景等先圣,并被历代医家所传承。所以,要传承先圣们的探求与奉献精神,不能有利己之心,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能有人云亦云而不辨真伪的抄袭思想。

    从法天地之理谈中医学辨证论治总纲

     

    笔者曾著述《再传伤寒论》,就是要用自己多年来的辛勤收获去启迪后学,使后人对《伤寒论》能有更好的领悟,革除当今存在于中医界的多种对于《伤寒论》在理论与辨证论治方面不甚完善的认识,真正按照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去辨证论治,造福广大患者,达到振兴中医事业的目的。

    笔者认为学习《伤寒论》的难点在于要充分认识张仲景所掌握的理论以及辨证思维。张仲景所认识的中医理论极为深奥,辨证思维也极为复杂。所以,在张斌教授和刘渡舟教授的指导下,笔者将自己30多年研究仲景《伤寒论》的理论与临床辨证思维的收获整理汇编成书,方便读者深入认识张仲景理论与临床辨证方法,辅佐后学开拓理论及辨证思维认识,以此收获来阐明仲景思想。

    祝愿中医人士共同努力,为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韩世明

    2017年8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从法天地之理谈中医学辨证论治总纲

     

    名家点评

    《伤寒论》的气化学说,是伤寒学派之高深理论者,由明末清初张志聪等人开创于前,陈修园等克钻在后,这种据证论理的方法,在历代研究伤寒论的四五百家人中,具有高深境界,对后世影响甚巨。惜近年来一般偏于方证的研究,而对理论研究者较少,特别是气化学说在《伤寒论》中研究,除刘老渡舟外,寥若晨星,大有后继乏人、失传之虞!今读本文感到后继有人,甚为高兴!

    ——路志正教授

    本文在“六经标本中气从化论”中,把六气合为三对,结合各经生理,说明了六经标本中气从化的理论实质,有发前人所未发之处,颇具新意,有很好的苗头,值得深入探讨。

    ——焦树德教授

    本文以“经络脏腑气化的系统体系”为指导思想,阐明天人之气相互沟通及对经络学说重要性的认识,和研究标本中气理论所涉及的问题,并将六经标本中气与六经经气的运动形式“开阖枢”予以有机联系,六经气化与营卫气血有机联系,还阐明标本中气从化论及六经正气传经与邪气传经等,对《伤寒论》的气化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纠正某些认识的偏差。本文论点有创新性,足补前人之未言,以深入认识的理论指导临床辨证有重要意义,因此又具有继承性和实践性。

    ——时振声教授

    章节摘要

    从法天地之理谈中医学辨证论治总纲

    20多年前笔者首先采用的治病方法是证候群归类,每治一证,必详尽搜集症状,或采用抓主证的方法来治病。这实际上是辨证思想的障碍。下面谈谈这个辨证思维的障碍究竟在哪里?

    首先来看八纲辨证,分阴、分阳、分表、分里、分虚、分实、分寒分热,这是一种侧重于分的辨证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以天地而言,天圆地方天主动,地主静。天圆与地方各有其思维方式。地方指其有东、南、西、北、中之分,树木、花草、山川,各有所分。八纲辨证正是侧重于分的地方之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素问·六微旨大论》又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这种动态化的神机气立的变化,这种表里、内外、上下之气的升降出入的天圆之理,在中医学的辨证总纲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从法天地之理谈中医学辨证论治总纲

     

    回顾《伤寒论》的辨证思维,必须要用方圆两方面的思维去体会。如桂枝汤治疗太阳表虚证,要饮热稀粥,这体现了内与外的动态联系。再如《伤寒论》第15条说:“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伤寒论》第233条说“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澉然汗出而解。”这里都有其圆机活法在内。

    明·方隅在《医林绳墨》中说:“仲景治伤寒著三百九十七法,百一十三方……然究其大要,无出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清·程钟龄也曾在《医学心悟》中说:“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则辨证之法,亦不出此。”以简单的八纲轻易地取消了张仲景六经辨证的圆机活法,这是明清以来的一种通病。

    以天地方圆有机结合的方圆辨证方法作为中医学辨证总纲,其关键在于要充分认识天圆之理。天圆之理指圆通、变化、发展、动态、是侧重于气化的认识。中医辨证论治的对象是活体人,活体人是“气里形表而相成”的,因此,要以“形气统一”的角度去认识,只有活体人才能产生的各种症状。“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合于人体,人体即为一小天地,形与气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这样就形成了人体的新陈代谢,“气合而有形”,以体内的气即微小而运动着的物质聚合成有形的物质,这就是“气生形”,实际上就是新陈代谢的合成代谢;而有形之质分解为微小而运动着的物质,就是“形生气”,实际上就是新陈代谢中的分解代谢。“阳化气,阴成形”,以化气为阳的方面,以成形为阴的方面,阴阳两方面又要达到新陈代谢的相对平衡。有了对活体人新陈代谢的认识,可理解此天圆之理。以人体物质“气化”的角度,从动态的观点,有机联系的角度去理解症状,更好更完善地辨证论治。

    从法天地之理谈中医学辨证论治总纲

     

    八纲辨证是侧重于地方之理的辨证方法,是侧重于可见形质的认识,但缺少气化状态的动态的表里上下内外的有机联系。单纯用八纲去辨证,只是以“形质”的角度去辨证,而不是以“形气统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实际上是忽视了活体人与单纯形质的死体的区别,忽视了中医学关于新陈代谢的认识,忽视了人体内表里阴阳上下左右之间活生生的气血阴阳运转及变化,也忽视了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这种只以“形质”的理论角度去辨证的方法,导致了套证候群去归类看病,在复杂的病证面前往往束手无策。这种辨证的思维方式与西医解剖学简单分解的方式有些类同,束缚了辨证思维能力。这种辨证方法,更使中医学阴阳互化、营卫之气运行、五脏之气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升降浮沉、气机气化等理论在辨证论治这关键一环被束之高阁,造成了理论与临床的严重脱节,造成了轻医理、重方药,有理论而不会用于临床,导致了学术后继乏人。

    《伤寒论·原序》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张仲景的理论,有地方之理,有阴阳会通、变化难极的天圆之理。仅以八纲作为《伤寒义论》乃至整个中医学的辨证总纲,造成了辨证思维的障碍。

    从法天地之理谈中医学辨证论治总纲

     

    要寻找完善的辨证方法,不在于标新立异,而要从继承的角度出发,完善对理论与辨证思维的认识。笔者在博士生阶段研究了《伤寒论》气化理论,从气化的角度,体会《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圆机活法,逐渐形成了以天地、方圆两个方面有机联系的对于中医学辨证总纲的认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正体现在以整体观、恒动论等理论指导下的对于气化状态下的圆机活法辨证的具体应用。笔者的导师刘渡舟教授在世时,笔者曾多次与他探讨过以天地方圆之理有机结合的辨证思维问题,刘渡舟教授对这种认识给予了充分肯定。因此,笔者把这个观点谈出来,请同道们参考与指正。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