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医内科易混知识点之哮与喘

发布日期:2019-07-10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中医学:中医内科易混知识点之哮与喘

    哮病与喘证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临床常合称,二者容易混淆,所以也经常是各类中医专业考试出题人喜欢考查的内容之一。现进行总结,希望能使同学们对二者有更进一步的掌握,不再因混淆而失分。
    一、哮病与喘证的区别
    1.病因病机
    哮病病因为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病机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因此,哮病多有家族史或过敏史,常由于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喘证病因则复杂,可分外感、内伤两类。外感为六淫侵袭,内伤为饮食不当、劳欲久病、情志失调等。病机主要为肺失宣降,肾失摄纳。另外,喘证多有心悸、肺痨、哮病及慢性咳嗽等病史。
    2.临床表现
    哮以声响言,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发作时可闻及喉中痰鸣有声,平时可如常人;喘以气息言,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急促,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甚至不能平卧。西医学中如肺炎、肺气肿、肺心病、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结核、矽肺等发生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时,都可以参照喘证来治疗。
    3.治疗原则
    哮病当“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也就是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平时扶正治本。
    喘证治疗分虚实,实喘以祛邪利气为主,主要治肺,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主要治肾。
    4.辨证论治
    哮病属本虚标实证,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分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分为肺脾气虚和肺肾两虚。
    喘证也分为虚实两端,实证分为风寒壅肺、表寒肺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 、肺气郁痹,虚证分为肺气虚耗、肾虚不纳、正虚喘脱。
    二、哮病与喘证的联系
    1、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
    哮病与喘证都可以见呼吸困难急促的表现,哮证可有兼有喘证,喘证未必一定兼见哮病,二者常在临床上并称为哮喘。
    2.二者日久正气虚损严重,都可以演变为喘脱危证,表现为喘息鼻翼煽动,气短息促,昏蒙,四肢厥冷,面青,烦躁,汗出如油,脉细数不清,或浮大无根,舌青暗,苔腻或滑。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鉴别,哮病与喘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虽易混淆又临床上常并见,因此,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病多发病中的高频考点,希望能得到考生的重视,通过学习本次总结,再做二者有关的题目,不再出错。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