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为了残疾人新生活的重建

发布日期:2019-06-25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康复医学:为了残疾人新生活的重建 

    在日前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上,“为了残疾生命的重建:康复大学建设研讨会”成了论坛的热点之一,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当前,我国约有8500万残疾人,以及44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对康复医学有着迫切需求。但相对于关注疾病本身的临床医学而言,康复医学还很年轻,它聚焦的是身体功能的提升和恢复,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在推进健康中国的过程中,康复医学还面临着很多的现实问题。

    康复医学是在20世纪中期才正式被确立为一门学科,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而我国康复医学真正的发展,还是近二三十年的事。

    早在20世纪90年代,生活在苏北小城的王凤刚和妻子,就与新生的康复医学不期而遇了。那年冬天,医生给他们8个月大的女儿王忆下了一道判决书,“小脑偏瘫,很可能终身不能说话和走路”,让这对夫妇的心一下子坠入了深渊。从此,夫妇俩带着女儿走上了四处寻医问药的道路。他们渴望女儿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哪怕仅仅能够喊一声“爸爸、妈妈”。开始,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康复医疗,因为那时有限的康复医疗资源几乎只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在我国,像这对夫妇的女儿那样,身体功能出现各种障碍的残疾人实在太多。中国残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数量高达8500万,波及2.6亿的家庭人口。同时,对于一个老龄化国家来说,我国还有4400万的失能或者半失能老人;而对于一个慢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高达85%左右的国家来说,我国大约有2亿多慢病群体。

    “慢病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压力。”长期关注康复医疗发展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告诉记者,康复医学能够针对疾病的功能障碍,用主动训练和再训练的路径,让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以脑卒中患者为例,积极的康复治疗能使70%的存活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其中30%可以恢复工作。如此,我国每年可节约数以十亿计的医疗支出。”张伯礼说,更重要的,经过康复治疗,很多患者可以重新恢复身体功能,过着正常而有尊严的生活,重新回归社会。

    然而,目前我国的康复治疗机构及其能提供的康复服务很有限,能够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仅占其中的12.6%,存在着巨大的医疗缺口。

    康复治疗,不仅意味着大量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还有对患者及其家人承受力和耐力的考验。

    王凤刚三十年来经历了太多的苦辣酸甜。1994年,他和妻子背着五岁的女儿慕名来到位于北京市马家堡的中国康复中心,每月3500元可以享有水操、球操等先进的治疗项目,但高额的治疗费用让其望而却步。他们曾看到,有的脑瘫婴儿被人扔在医院门口。那一刻,他们抱紧女儿,发誓决不放弃。

    30年间,王凤刚的女儿王忆做了三次大手术,夫妻俩不间断地寻找能做康复治疗的地方,他们还自学为女儿推拿、针灸和做一些康复训练。

    可以说,王忆身体功能一点点恢复的过程,也是伴随和见证着我国康复医学发展和进步的过程。目前,全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独立设置科室开展康复医疗服务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甚至有些社区卫生机构,也开始为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了。与此同时,有更多的治疗项目被纳入了医保,越来越多的慢病患者因康复医学而受益,一些慢病患者找回健康不再需要熬那么多年了。

    就在一个多月前,家住安徽合肥的离休干部孙栋因为说话有些含混,被家人送到安徽医科大学二附院神经内科就诊,经诊断为“脑梗”。好在救治及时,但老人四肢和吞咽功能受到了很大影响。接下来,医院安排的针灸、推拿、电击等康复治疗让老人身体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我相信我自己能够重新站起来,出院后还能和老战友们一起遛弯聊天。”老人微笑着说。

    “康复医学是一门改善和提升人体功能水平的综合性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内涵。它不仅包含医学康复,还涵盖社会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康复医学工程等,涉及很多学科,会不断为慢病患者带来福音。”张伯礼说。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