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发布日期:2019-06-08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地方病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按病因可分为:

    (一)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

    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包括鼠疫、布鲁鼠疫、布鲁氏菌病、乙型脑炎、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肺吸虫病、包虫病等。

    (二)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

    病因为当地水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或化合物过多、不足或比例失常,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疾病。

    1.元素缺乏性 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等。

    2.元素中毒性(过多性)如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硒中毒、地方性钼中毒。

    70年代以来被列为我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鼠疫和布鲁氏菌病7种。

    我国地方病分布广,罹患者多,受威胁人口更多。如除上海市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氟中毒。截止1992年底,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仍有700多万,地方性克汀病人25万,重病区7~14岁儿童智力低下发生率15%,亚临床克汀病人达1000万左右,受威胁人口达4.2亿。地方性氟中毒病人中氟斑牙患者4186万,氟骨症200万左右,受威胁人口3.7亿。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大骨节病(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克山病(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鼠疫(17个省、自治区)。大骨节病受威胁人口达1亿,患者200多万,克山病受威胁人口8290万,患者近年来已明显减少,而鼠疫到1992年仍有4个省、自治区7个县发生人间鼠疫11起,发病37人,死亡5人,比1991年上升,且以云南为主。布鲁氏菌病主要流行于牧区,1993年近1400个疫区,其中的1/2县已达控制标准,1/7县达稳定控制,全国发病率低于0.2/10万。

    地方病病(疫)区的基本特征:

    (1)地方性,即地域的特异性。只有病区才发病,非病区不发病。由病区发病后转入非病区的不能算非病区发病。不同地区不同致病因素决定了地方病的种类,如血吸虫病只发生在中国的南方水网地域有钉螺和尾蚴生存的地方。

    (2)当地居住的人群均可患病,患病率一般谁年龄而升高。年龄越大,在病区生活时间越长,接触致病因子越多,患病率越高,病情也就越重。

    (3)非病区迁入的健康人与病区居民同样生活一段时间后也会发病,而且发病率往往高于当地居民水平,这与外来人对致病因子敏感和机体适应性差有关。

    (4)迁出病区的病人,病情可逐渐减轻或自愈。迁出病区的健康人,除处于潜伏期者外,不会再患该种地方病。

    (5)病区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和人类相似的地方病。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开展动物试验研究工作。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