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验医学已逐渐与国际接轨

发布日期:2019-05-2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中国检验医学已逐渐与国际接轨  
    ——访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前主任委员丛玉隆教授  

    中国检验医学已逐渐与国际接轨

     

    约丛玉隆教授采访的时候,他正在台北讲学。他告诉记者,最近一本由他编著的《医学实验室管理与实践》正在国内畅销,台湾著名出版商购买了版权,正在以繁体中文版在海外出版、发行。他很忙,但当知道让他谈谈对改革开放30年中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成就的话题时,他欣然同意了。

     

    在北京,他停留两天时间又要去厦门开会,记者如期见到了他。丛玉隆有些激动地说,他的一生就是伴随着中国的检验事业,从成长发展到逐步壮大的过程。他说,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后,到1978年恢复高考,1979年他直接读了研究生,1982年硕士毕业。“文化大革命”误了他上大学的机会,但是,改革开放又重新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使他从一个普通的化验员,成长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文职将军。在与记者的交谈过程中,似乎把他那种“流金岁月”一下子拉近了。

     

    从手工操作到全自动化

     

    丛玉隆说,他从1967年开始做检验工作,一直到上研究生之前,那时候我们国家的检验技术都非常落后,基本都是繁琐的手工操作,项目也很少,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技术和设备和国外的差距至少是20年以上。但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现在的设备和使用的方法学与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有些领域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水平。

     

    丛玉隆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被引入检验医学,为检验科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几年在技术方面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

     

    第一,自动化。分析仪器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多功能、多参数、流水线模式发展,打破传统的检验技术专业分工的界线,能够及时、快速、准确提供诊断指标。比如,细胞分析,过去都是手工,现在乡村卫生院都是机器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检验医学的应用,先进的血液分析仪相继问世,一滴血一分钟内可分析出近40个血细胞参数。再比如,微生物的检测,过去从培养出来,再鉴定是什么菌,然后再作药敏感试验,至少需要3天到4天时间。现在自动化了,从抽血计时最快10多个小时,就可以作出是什么样的菌、对哪种药敏感,既缩短了报告时间,也给对患者的抢救节省了时间。

     

    第二,床边化(point of care test, POCT )。技术的发展,使检验更简便、报告更及时、患者更方便,更适合临床、更适合社区的需要。糖尿病病人,吃药每天都需要检测,过去要到医院才行,现在在家就可以监测。直肠癌,最敏感的早期指标,只要半年一次在家做大便潜血就可以做到。

     

    第三,分子化。21世纪检验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是检验医学发展的方向。随着基因诊断、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在检验医学的应用,使疾病的预测、早期诊断、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

     

    第四,标准化。实验方法标准化、规范化使得检验系统建立(方法、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物的配套使用),检验结果的量值溯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医院之间检验结果可以互认,既节约了医疗经费,也方便了病人。

     

    第五,信息化。网络技术在实验室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为远程会诊、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信息传递与学术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六,安全化。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疾病的预防、环境保护、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相应的生物安全设备、消耗品、实验室分区及实验建筑设计得到很大关注。

     

    第七,国际化。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交流,甚至我们自己在国内组织国际交流会议,另外我们还受邀到国外去讲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通过国际实验室认可(如:ISO15189〈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要求的国际标准〉、CAP)。我们加强了国际间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国际化。比如2005年,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在全国率先通过了国际ISO15189认可,我们的检验结果可以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互认。

     

    以ISO15189认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