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心副院长:医生就像导演

发布日期:2019-07-10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医学中心副院长:医生就像导演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开设“”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人们已习惯把医生比作“白衣天使”,喻为“生命的守护者”。而在丁罡看来,医生更像是个导演。倒也是,如果把一次次诊疗或一次次手术看成“一部部艺术作品”;医生不正像导演那样,是“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作为医疗副院长,丁罡还是个担任着多重角色的“导演”。

      精准治疗决定“剧情发展”

      “生存还是毁灭?”——哈姆雷特面临的抉择,也无情地凸显在那些绝症患者面前。不同的是,他们往往已无法自我定夺。身为著名肿瘤病专家,丁罡每每被这些患者渴求生存的目光所灼痛,每每陡增起责任感和急迫感。他明白,只有精准再精准,这将直接决定患者医治过程的“剧情发展”。

      镜头1

      一位年轻女患者昏迷高热,10天内病情迅速恶化,送进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时已处于昏迷状态。另一家三甲医院诊断她为晚期脑肿瘤,发出病危通知。丁罡接诊后,却对之前诊断表示疑问。2天内,他接连请来7位各领域的专家对患者展开大会诊。公共卫生传染病专家卢洪洲“改判”病症,诊断患者为“艾滋病合并钩虫病感染”。转院做针对性治疗后,年轻的生命随即得救。

      这种多学科联合会诊+个体化诊疗的方案,也正是SIMC的特色和优势;丁罡他们在国内首创了“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并牵头上海16家三甲医院的相关专家构建疑难杂症的会诊平台。

      镜头2

      面对一位被诊断为晚期肺癌伴胸水的著名画家,丁罡建议再做一次肿块穿刺。画家在香港工作的家属不理解,认为患者在三甲医院已做过穿刺,被确诊为晚期肺癌,再穿刺只能陡增患者痛苦。画家本人却用充满信任的目光看着丁罡,愿意配合再做次穿刺。结果发现是患者13年前的早期乳腺癌术后复发,属罕见的临床病例。经内分泌治疗一年后,患者肿块完全消失。

      在丁罡看来,精准治疗需要医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那些已经“铁板钉钉”的晚期癌症患者,同样可以整合手术、介入微创、化疗、分子靶向等方法,给予个性化诊疗方案。

      镜头3

      一位患肺癌的老人前来诊治。陪同的女儿说,已在多家医院就诊,医生们都认为做病理穿刺有风险。丁罡看完CT明确表态,可以做肺穿刺和相关病理检查。经过四个月后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患者肿瘤明显缩小;PETCT之后进一步检查时,发现癌症完全消失。患者女儿这才发微信给丁罡说出实情:“您第一次看片就说‘我以为有多难,没想到就这么点难度,谁说不能穿刺啊?’就这句话,我们铁定心让老爸在SIMC治疗。当时我说是个小医生说不能穿刺,其实咨询了8个专家都说不能穿刺,要做支气管镜。真希望中国的医疗有更多像您这样艺高胆大又有慈悲心的专家。”

      真相大白后,丁罡颇为感慨:“其实,肿瘤患者特异性高,肿瘤治疗模式多,患者及家属在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很容易迷失方向。我们因此倡导‘协商式问诊’,像导演为演员讲戏那样为患者分析各类疑问,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让患者及家属真正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去。”答疑、沟通、让患者和家属互动参与……这让人想起特鲁多那句格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SIMC这家全国最大的平台化非公立医院里,丁罡他们还首创了一种叫“5H”的关爱服务模式。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