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心理学:儿童期的心理健康
一、儿童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儿童期指6~12岁,这个时期正是小学阶段,故也称为学龄期。此期儿童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已接近成人。脑的发育已趋成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感知敏锐性提高,感知逐渐具有目的性和有意性;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稳定性增长;口头语言迅速发展,开始掌握书写言语,词汇量不断增加;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更为协调,行为自控管理能力增强。其言语、情感、意志、能力和个性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表现为对事物富于热情,情绪直接、容易外露、波动大,好奇心强,辨别力差。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迅速增长,但性格的可塑性大,道德观念逐步形成,喜欢模仿。二、儿童期的心理健康1.科学合理安排学习这是一个由游戏活动为主导转变为学习主导活动的时期,需要一个适应的时期,根据这一时期儿童的特点,老师和家长对新入学儿童应多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要重视新生各项常规训练,如课堂学习常规、品德行为常规等;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上应生动活泼,要注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培养和激发儿童好学的动机、兴趣和坚强的意志。2.组织社会劳动儿童在劳动中不仅能增加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而且能增加与家人以外的成人及小朋友相处的机会,从中学会人际交往,发展友谊感和责任心,培养热爱劳动、助人的人格。3.培养开拓创造性思维成年人容易把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灌输给小孩,容易出现说教式教育,对儿童的行为加以干预,诸如“这是对的,那是错的”,这样会影响儿童探索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儿童用茶杯盖子喝水,大人会说“这是盖子,不能用来装水喝”,其实这说明儿童的探索和好奇心。儿童的教育不但要强调传授文化知识,还应注意儿童思维的灵活性、多向性、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4.注意“情商”的培养“情商”即非智力因素,即良好的心理品质,应着重三个方面加以培养:①良好的道德情操,积极、乐观、豁达的品格;②良好的意志品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勇气,持之以恒的韧性;③同情与关心他人的品质,善于与人相处,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感,并给人以好的感染。
医学心理学:儿童期的心理健康
发布日期:2020-10-26 16:20 来源:未知 浏览量:
次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