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和“后妈”是怎样产生的

发布日期:2019-09-14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灰姑娘”和“后妈”是怎样产生的





    童话,儿童说的话,说给儿童听的话。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幻想、夸张、拟人、阐述了哲理与信念。童话的意义:童话呈现了内心的困境,同样还呈现出希望以及解决的可能性。

    近几天,无意间听了一遍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的故事,深受触动。童话里的灰姑娘,她从小家庭富有,爸妈慈爱,是一个被爸妈宠爱的小公主,结果妈妈突然离世,孩子从此变成了灰姑娘,过着悲惨的生活。

    灰姑娘的亲生母亲,能及时给予女儿关爱,孩子遇到恐惧、不安,能及时支持和陪伴,孩子有了开心的事,母亲也能第一个分享,和孩子一起开心快乐,也就是能及时与自己的女儿“共情”。这样,家庭和谐,母慈子孝,孩子是一个人见人夸的乖乖女。随着母亲离世,继母和两个姐姐出现,没人再去关心她,她吃的是剩饭,穿的是姐姐们不穿的衣服。经常被姐姐和继母口里训斥和嘲笑:笨死了、好蠢……于是,她没有了安全感,自卑、胆小,失去了自尊,她就成了人们眼里的灰姑娘。


    从这个童话中,看我们当今的生活,其实,继母只是象征层面的。

    当孩子处于无法承受的心理体验中时,母亲的支持与滋养没有及时出现,母亲就会被体验为是消极的母亲(继母,也就是后妈)。积极的部分大于消极的部分就可以,没有完全好的母亲。每个人都有 一个孤儿原型,都有一个继母情结。一岁,三岁,七岁,十二至二四岁都是亲子关系的关键转折期。生活中,当我们不能很好的处理亲子关系时,我们就成了孩子眼中的“继母(后妈)”,而孩子就成了人们眼中的“灰姑娘”。

    共情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桥梁,罗杰斯曾这么定义:“所谓的共情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

    这里的共情可以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同理心:个体不加评论地与他人一起感受。


    关注孩子亲子关系转折期,和孩子共情。
    1.首先跟孩子共情,有一颗同理心

    孩子新入学或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孩子此时最容易焦虑,需要有个人陪伴着她,听她内心的声音。记得前几天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因为搬家要转学了,她跟妈妈倾诉说:妈妈,我和另外三个人是最要好的朋友,我走了,他们不是缺一个角吗? 妈妈,我们语文老师最喜欢我了,我去了另外的学校,还能碰到这样的老师吗?妈妈,我在这里是我们班的升旗手,我到了那个学校,人家肯定已经有升旗手,我肯定当不了升旗手了。……

    通过孩子这些对话,我们能体会到的是孩子满满的焦虑,其实她此时需要的不是我们来给她答案,也不是来自于我们的劝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去倾听,就完全能让孩子内心的焦虑情绪得以释放和缓解。同时和孩子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加深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这就是同情的力量。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