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股市的“秋官效应”说起

发布日期:2019-05-28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从香港股市的“秋官效应”说起

      《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
      (原书第6版)
      (美)约翰R.诺夫辛格 著
      郑磊 郑扬洋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年4月出版
     

      ⊙郑渝川

      

      我国香港影视演员郑少秋最近20多年来反复出现在财经报道中,并催生了一个与他相关的股市现象名词“秋官效应”,或者说“丁蟹效应”。

      说起来,郑少秋多少有点“冤”,他只是在1992年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大时代》中扮演了个做空恒生指数的角色“丁蟹”。不料在那之后,凡他主演、参演的电视剧、电影上线,港股及周边股市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以至于一些股民只要看到电视剧频道出现了郑少秋,就会非理性地减仓,导致或加速股价下行。其实,真要做一番严谨分析,所谓“秋官效应”(“丁蟹效应”),根本站不住脚。一方面,这种效应导致的股市重挫,往往有更重要的外在诱因,郑少秋影视作品上线只是碰巧触发了股民的忧惧而已。另一方面,“秋官效应”属于行为心理学所指的“自我应验预言”。

      类似于“秋官效应”的现象,在欧洲、美国等经济体也存在。美国著名行为金融学家、阿拉斯加安卡拉奇大学金融学William H.Seward讲席教授、行为金融领域专家约翰·R.诺夫辛格在《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中就谈到了投资者的“消极情感”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据诺夫辛格教授描述,在美国等国家,广受欢迎的电视连续剧结束后,股市也会出现离奇的下跌。而今,电视剧集会通过多平台发送,不同平台上演大结局的时间不同,所以,在主流电视频道上映时,其结局已被严重剧透。尽管如此,当电视频道播映热剧的大结局后,人们往往会因为与电视剧中人物告别而感到不开心。有关数据研究了从《宋飞传》、《欢乐酒吧》、《老友记》到《罪案终结》159部高收视率电视剧,发现收视率数值与次日股市下跌幅度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个人的负面感受可以汇聚成社会情绪”。

      作为一本讨论心理偏差如何影响投资行为,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偏差、提高投资收益率的论著,解剖人性的弱点在投资中可能导致的被动情况,自然是重点。比如月相周期和国际体育比赛通过引发投资者消极情感而短期影响金融市场的现象。据研究,在每年月圆(望)的时候,全球主要48个股市的收益率要比新月前后低3%至5%,这种现象在新兴股市更为显著。当欧洲杯、世界杯、欧洲冠军联赛重磅赛事结束后,失利球队的国家或城市的股市会小跌0.21%至0.38%。有趣的是,比赛胜利方所在的国家或城市,却不会因此带来股市上涨,这很可能是因为兼为球迷、投资者的人们,对于自己支持的球队有着迷信般的信任,认为胜利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这些由实例带出的对投资心理的揣摩和剖析,让诺夫辛格这本《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在欧美投资者中广受欢迎,目前呈现在我国读者面前的是修订后的第6版。这一版中加入了讲述投资生理学的章节以及一项控制偏差的策略,通过对比后天和先天因素的不同作用,探测不同投资者对风险的容忍度,分析基因、荷尔蒙、身体老化等因素在投资中不容小觑的影响。

      诺夫辛格认为,心理偏见及其导致的错误决策甚至要比许多引发股市涨跌的外在因素(经济政策、行业形势)等更为直观地影响股市的走向,并侵蚀了投资者的财富。为此,他深入讨论了情绪和框架效应如何影响投资决策过程。首先是过度自信。尤其那种掌握了投资技术、知识和信息渠道的投资者,往往会混淆过去的成功投资所包含的个人眼光与运气之间的关系,错误地认为自己能力超群。美国市场的一项调查显示,1991年至1997年近38000个散户的交易中,那些掌握更多信息的投资者交易量更大,换手更频繁,因而产生的交易佣金更多,可收益反而更低。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投资者可以更为便捷地获取实时新闻、报价、企业历史信息等数据,但多数投资者往往并不清楚信息、知识与“智慧”之间的区别,所以其投资行为会表现得更加自信,或者说更为鲁莽。

      类似现象还包括避免懊悔、寻求自豪的心理倾向,导致投资者的错误行为。比如投资者较早时低价买入了股票,在股票涨至高点时没有卖出,因而股价下跌后很多人并不愿出售股票。又如,投资者普遍受风险回避效应、翻本效应等情绪效应的影响,造成投资中的认知失谐。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