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科,堪称手术的幕后英雄

发布日期:2019-06-16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麻醉学科,堪称手术的幕后英雄

    “打一针就睡着”,麻醉学科,常年作为手术保驾护航的辅助科室,堪称幕后英雄。近日,上海科技奖励大会上,“幕后英雄”走到台前,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ICU主任,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缪长虹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研究项目《麻醉策略影响围手术期肿瘤免疫综合技术的临床应用》荣膺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针对免疫功能保护“十年磨一剑”

    肿瘤是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与一般手术不同,即便已经接受根治手术的肿瘤病人仍可能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这也成为临床上影响肿瘤病人术后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问题。项目研究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ICU主任缪长虹教授认为,肿瘤转移复发的原因极为复杂,既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病理分期有关,也和肿瘤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肿瘤医院麻醉科缪长虹教授率领团队在科研

    项目研究团队发现:手术方式不断朝微创、精准方向快速发展,但手术创伤仍会在围手术期给人体造成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因手术创伤造成的应激反应,会进一步让肿瘤病人本已受到抑制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消极怠工”,增加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

    项目组针对“免疫功能保护”这一目标“十年磨一剑”,提出保护肿瘤病人围术期抗肿瘤免疫功能的麻醉方案。“保护病人围手术期免疫功能,降低肿瘤复发转移风险,麻醉学科绝不应该‘缺位’。”缪长虹教授道出了自己研究的初衷。这也成就了麻醉领域的“上海方案”。

    “上海方案”已在国内外推广实践

    许多人认为,在从术前到出院的几天内,麻醉方式、麻醉药物及麻醉管理为主体的麻醉综合策略并不能影响病人的免疫功能,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团队研究发现:围手术期对肿瘤免疫功能来说,非但是“脆弱时期”,更是重要的治疗窗口期。这一时期对肿瘤病人进行保护,可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研究团队还首次揭示,不同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围手术期禁食时间长短等都会影响病人的抗肿瘤免疫功能,继而影响长期预后。缪长虹随即提出减轻手术创伤应激抑制免疫功能的具体治疗靶点。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针对肿瘤病人的围手术期麻醉综合策略。

    肿瘤医院麻醉科缪长虹教授率领团队在科研

    时至今日,来自肿瘤医院的麻醉“上海方案”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多次被国际权威期刊正面引用,并在全国26家单位著名三级甲等医院推广应用,培训学员2500余人次。“上海方案”还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实践现有经验。国际权威期刊为缪长虹教授团队研究成果配发述评,称赞该项研究“新发现所带来的看似简单的临床改进,可能会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化不可能为可能”为病家带来希望

    除却肿瘤病人,高龄、合并症多的病人也是临床麻醉工作中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及难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肿瘤病人往往因这些原因失去手术根治的最佳机会。

    就在前不久,肿瘤医院麻醉科遇到了棘手的难题:近80岁贲门癌病人的肺功能极差,术前动脉血气显示PaO2: 58mmHg,PaCO2: 56 mmHg;爬楼运动试验后更是发现,病人氧饱和度由93%骤降到68%,心跳却由76此/分上升到126次/分。“像这样的病人,按照以前的观点,不手术都需要呼吸机辅助支持,手术基本没有可能”而在缪长虹教授看来,手术是这个病人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如不手术则意味着放弃,只要选择适宜的麻醉综合策略,就可为原以为合并症多且重而丧失手术机会的病人创造出机会。

    手术当日,缪长虹主任亲自上阵,采用“上海方案”给病人保驾护航,实施精准的个体化麻醉方案,为病人争取到了手术成功的机会,术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身体情况恢复良好。“面对一个个临床上层出不穷的问题,面对一例例外科疑难危重手术的棘手挑战,要大胆地思考,扎实地研究,严谨地总结,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策略和方案。”自2012年来到肿瘤医院,缪长虹率领团队深耕细作,一系列麻醉综合策略,为无数失去手术机会的人带来希望,“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开拓创新,开拓更多麻醉领域的成果,为病家带来福祉。”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