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为你支招

发布日期:2019-10-02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为你支招


    1型糖尿病(T1DM)患者是低血糖的高发人群,其发病年龄早、病程长,反复发生的低血糖不仅降低治疗依从性,还导致脑功能受损及心脑血管相关死亡风险增加。低血糖影响 T1DM患者身心健康,其中包括心血管系统损伤、神经系统及认知功能损伤,还会影响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兼顾血糖达标与减少低血糖风险一直是T1DM治疗中的重点与难点。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毕艳 教授
    五大策略综合防控低血糖 1. 评估低血糖发生风险与危险因素
    低龄儿童、老年人、长病程、既往低血糖病史是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的不可控因素,应引起警惕并制定个体化降糖策略。对于低血糖发生的可控性危险因素,包括胰岛素治疗方案不当、不合理饮食运动安排、饮酒、低血糖感知受损(IAH),则应早期识别并调整,以尽可能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此外,T1DM患者可能合并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炎性肠病、Addison's病等亦可导致低血糖发生,必要时应完善检查并及时治疗。
    2. 加强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
    低血糖教育应作为T1DM患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并发IAH者,宜强化相关知识技能训练,尽可能帮助其恢复对低血糖的感知,从而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低血糖发生风险均会增高,与运动类型、强度、运动时段、持续时间等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可参考T1DM运动管理的相关指南共识,指导患者根据运动计划调整胰岛素剂量,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以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3. 强化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T1DM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通过传统的毛细血管血糖测定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仍是多数患者的常用方式,具有经济、可靠、便捷等优势。
    连续血糖监测(CGM)可提供连续全面的血糖信息及血糖波动趋势,发现末梢血糖监测不易检测到的低血糖。与回顾性CGM相比,实时CGM在提供实时血糖信息的同时,还具备低血糖报警及预警功能,可更有效地协助患者预测并及时纠正低血糖。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是一种免指血校正、使用时长14 d的新型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较之CGM使用方便、花费低。目前,FGM是否有助于降低T1DM低血糖风险仍缺乏一致性证据。
    4. 优化胰岛素治疗方案
    自1921年胰岛素被首次分离鉴定,胰岛素制剂及相关释药系统的研发经历了多次重大突破。胰岛素类型从动物胰岛素发展至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给药方式从普通注射器注射发展至笔型胰岛素注射器及胰岛素泵注射,口服给药、吸入给药方式也不断更新改进,这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多选择。
    国内外最新指南均推荐大多数T1DM患者应优选胰岛素类似物降糖治疗,以尽可能减少低血糖风险。
    5. 胰腺或胰岛移植治疗
    胰腺或胰岛移植通过植入正常胰岛组织完全或部分重建生理性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模式。目前,胰腺-肾脏非同步或同步移植方案的5年胰腺存活率达70%~85%,胰岛移植方案的5年胰岛存活率为50%。移植胰腺或胰岛存活的患者可完全脱离胰岛素,并维持正常血糖,消除或减少低血糖,阻止甚至逆转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进展,从而为患者带来长期获益。
    胰腺或胰岛移植是目前唯一能逆转低血糖相关自主神经衰竭、恢复低血糖感知及拮抗调节机制的治疗方法,可大幅降低甚至完全消除T1DM患者的低血糖风险。然而,组织器官来源不足、手术相关创伤及并发症、免疫排斥、治疗花费大限制了胰腺或胰岛移植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