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化学家刘伯里院士逝

发布日期:2019-05-2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化学家、中国放射性药物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伯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7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下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文集《刘伯里文集》(2016年7月出版)的前言部分,让我们通过此文回顾先生的成长经历、学术成就和育人硕果,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刘伯里先生!

     

    刘伯里(1931.03.17~2018.07.02),江苏常州人。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化学家,中国放射性药物领域的主要开拓者。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他和合作者早期承担并完成了中国核燃料后处理工程低放裂变废液的任务,参加了核爆炸现场裂变产物污染苦咸水的去污、核潜艇原子反应堆第一回路水放射性的净化和从高放裂变废液中提取137Cs、90Sr等裂变产物的研究,为完成有关军工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致力于核能的和平利用,从事放射性药物的研究,研究了15种核素的放射性药物,在放射性药物分子设计和应用两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他和合作者首次提出并用实验证实了锝配合物的稳定性规律,系统研究了心、脑、肾上腺和有关受体放射性药物的构效关系;指导并参加研制的99mTc-ECD、99mTc-MIBI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证书,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研制出有望成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脑斑块显像剂。此外,还研制出67Ga和111In两类新的心肌显像剂。首创了湿热熔融标记法和冠醚介质催化交换法,前者用于放射性药物标记的新工艺,后者实现了低温快速同位素交换。合作著有《锝药物化学及其应用》,在国内外主要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40余篇。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9年)、国家教委甲类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3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国防科工委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9项。

     

     

    20180705153076527363005194.jpg

     

     

    一、成长历程

     

    刘伯里,1931年3月17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他在省立常州中学读高中时期,就接触到了一些进步书籍,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史的学习和社会活动,确立了自己的信仰和一生奋斗目标。从此,他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1953年,刘伯里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师从胡志彬教授。在5年的助教工作中,他埋头业务,读了两三遍研究生课程,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并开展了物理化学方面的科学研究。1958年是刘伯里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学校要选调一批人才转向原子能科学研究,刘伯里被选送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师从留美归来的冯锡璋教授学习放射化学。在启蒙导师冯锡璋的指导下,他精读了不少专著并开始从事放射性废液处理的研究。冯锡璋不仅把他引入了原子能科学的殿堂,而且使他认识到“科研工作一定要走在生产需要的前面”。经过细致深入的调研,刘伯里根据中国核燃料后处理工业发展的需要,确定了裂变废液的处理和裂变核素的分离回收作为他的研究方向。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他利用中国的天然无机矿物,如高岭土、蒙脱石、蛭石、沸石等,对主要铀裂变产物进行了交换吸附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60年代中期,根据“备战、备荒、为人民”和三线建设的需要,为了确保长江上游不被核污染,要求将核工厂排放的放射性废液安全降低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刘伯里当时正在山西武乡革命老区参加农村四清运动,中途被调回北京,随即开展这项研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和同事们从接受任务开始,根本顾不上放射性的危险,五年多的时间中,他们几乎没有节假日,全身心地投入研究。此后,他又接着从事了裂变核素的电迁移行为研究。由于经常接触毒性极大的核素239Pu和接受很大的辐射剂量,在十多年的工作中,刘伯里等接受的辐射总剂量是很大的。因此,他不到40岁时,头发已经脱落和变白,从外形看上去宛如个老人。“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由于有海外关系,因此各种到现场试验的机会都没有,虽然他也感到委屈,但他总是想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只要对祖国和人民有益,能够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不再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凌辱和宰割,个人受一点委屈不算什么。  

     

    20180705153076581101402747.jpg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