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新版基药目录大扩容 政策还未完全清晰

发布日期:2019-06-15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品种数量由520种增加到685种,其中,西药417种,中成药268种。

      1、新版基药目录与旧目录有什么不同?

      首先,基药与非基药有什么不同?总结09版、12版基药制度,两者不同点主要在:(1)、国家对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基药有强制要求(当然,实际没有很好执行,基药配备比例从来没有达到过),最早的要求是: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药,二级医院使用量和销售额都要达到40~50%,三级医院销售额达到25~30%。后期这些指标越来越降低。(2)、两者的招标在多数省份是不同的招标方案,而且,基药招标一般更“严厉”。(3)、基药目录是由卫健委基药司制定,而卫健委只管制定目录,不管支付;而非基药主要是医保药品,以前由人社部,现在由医保局制定。既定目录,也负责支付。

      那么,18版基药目录与旧版,有什么不同?

      第一,最大的不同,18版基药目录,多个高价药新增进入,疾病覆盖扩容。WHO推广基本药物,目的是为了保障,个人无论贫富,都能享用最基本用药需求;中国整体上并不缺药,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国家09年开始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目的,一是保障绝大多数人在常见疾病上不需要花太多钱,二是让患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解决常见病;因此09版、12版基药目录,几乎都是廉价药。但是18版目录,加入不少“贵药”,覆盖的病种数量也大大提升,即使同一种疾病,比如糖尿病,也有不同档次的药物进入目录。这就表明,国家已经不是以价格贵廉来决定是否进目录,而是考虑尽量把常见疾病覆盖齐全。这可能表明的是,卫健委希望医生就尽量只从基药目录开处方。

      第二、同一适应症纳入多层次药品。比如糖尿病,新版目录大大丰富品种,纳入不少高价降糖药,满足不同层次患者需求,已经明显不是“保基本”。

      第三,新版纳入了非医保药品。旧基药目录的药品,全部都是来自医保目录,因此,医保部门的相关政策并不需要太大调整。但是,18版基药目录新增11个非医保药品,而且价格并不便宜,且要求“医保部门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基本药物目录内的治疗性药品优先纳入医保目录范围或调整甲乙分类”。

      新版基药目录会带来行业的什么变化?我们认为不确定性还很多。目前只公布了基药目录,而配套的基药制度,卫健委也明确表示还将修改,因此,基药制度走向如何,还有很大不确定性:

      第一,医保局是否会配合卫健委的基药政策?从医保局的角度来说,谁出政策谁买单,卫健委只管出政策,却不管买单,甚至有些“打乱”了医保局的谈判计划。

      两个部门之间能否协调好,才决定基药政策能否真正推行。第二,医疗机构的配备使用基药比例多少?如何确保医院执行这个政策?文件要求“以省为单位明确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对基本药物进行标主,提示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医生优先使用”。但是,卫健委本身对医院的控制力度有限,如何才能确保医院优先采购、医生优先使用?我们认为,这离不开医保局的配合。

      第三,基药招标政策上何去何从?药品招标的职能已经划归医保局,等各省招标办调整完毕,卫健委就彻底失去招标主管权。那么,以前的基药、非基药两套招标体系,在新的医保局管理下,还有必要保留吗?

      虽然不确定性还很多,但是,在分析上市公司影响时,我们假设:新版基药目录能够得到很好推广,而且,现有的基药招标体系没有变化。

      2、哪些进入基药目录的品种能够受益?

      进入基药目录对于生产企业意味着什么?

      我们认为,进入基药目录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就相当于国家授予的一份基层市场甚至医院“准入证”:由于国家强制要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基药达到一定比例,因此基药产品进入基层医疗机构、甚至医院,都更加容易,医生也更愿意开处方,以求达到国家要求的基药使用比例。

      产品进入基药目录,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我们认为取决于三个因素:

      第一,招标。招标的竞争格局,决定进入基药目录是否会降价。如果竞品较多,降价是必然的。但如果有独家优势(独家药品、独家规格、独家剂型),则不用担心降价。

      第二,销售能力。有了“准入证”,不代表就肯定能放量,只有企业销售能力强,或代理商强,才可以把药品渠道迅速下沉到:一二线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四线城市的县级医院、农村的乡镇卫生院等地,才可以通过学术推广,促进医生用药。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