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广州时间”

发布日期:2019-06-1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广州时间”




    6月10日下午,生物医药领域的“达沃斯论坛”--第三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于广州国际生物岛拉开序幕。来自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600多位顶尖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参与论坛,纵论全球新趋势下的产业脉动,共谋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论坛主题为 “聚焦生物经济 共谋湾区创新”

    全球生物医药领域顶级专家和行业大咖齐聚广州,盛况空前。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广东省副省长覃伟中,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等省市领导;以色列工贸部前首席科学家、局长苏格·基莱特曼,龙沙生物制药科技公司高级副总裁凯仁·芙伦,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马尔克姆·理查森,瑞典政府孵化器公司高级副总裁卡尔·托马斯·恩特等外国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前校长裴钢,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徐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贺福初,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一涛,香港理工大学创新及科技发展总监刘乐庭等国内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活动。

    第三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由广州市政府主办,由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承办,论坛主题为“聚焦生物经济 共谋湾区创新”。本届论坛也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深化粤港澳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论坛开幕式上,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项目揭牌启动。

    院士专家大咖纵论生物医药行业发展

    周亚伟在致辞中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迭起之时,广州国际生物岛走过了十年蝶变之路,官洲国际生物论坛迎来了第三届高光时刻。三年来,官洲论坛以扎实的成效,在全球生物医药版图中清晰标注出“黄埔位置”。生物医药顶尖人才与枢纽型项目聚成磁场,汇集成生物医药高端创新资源“到黄埔去”的洪流。

    裴钢在致辞中表示,官洲生物论坛圆桌会议提出了“人才为本”“人才第一”的观点,广州正在成为全国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人才政策高地。他认为,官洲论坛已经举办第三届了,今后更有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官洲生物论坛将随着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越办越好,并为生物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主题论坛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一涛与龙沙生物制药副总裁凯仁·芙伦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前沿热点问题作精彩主旨演讲。

    本届论坛还特邀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湾区高校的生物医药专家,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学研发展。

    粤港澳科技协同创新补齐生物产业短板

    本届论坛上,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再生医学高等研究院等3个创新平台和项目集中揭牌或签约,均落户在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进一步增强该区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主战场的创新力、支撑力、服务力。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创新平台都是粤港澳科技协同创新项目,有着鲜明的“大湾区色彩”。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将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建设研发中心,并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产业创新中心。该项目将通过整合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资源,聚焦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打造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转化、注册报批及市场准入的一体化创新平台。

    在开幕式上,香港中文大学和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建“再生医学高等研究院”。该研究院聚焦于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基础研究,吸收借鉴香港中文大学在生物医药科学方面的强大科研基础和研究体系,促进重大科研成果产出,建设世界一流科研中心。据悉,香港中文大学和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将以此为平台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广州现象”:广州高新区最受生物医药企业青睐

    官洲国际生物论坛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已成长为生物医药领域的“达沃斯论坛”。作为论坛承办方的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逐步成为最受生物医药企业青睐的地区。

    在论坛上,素有“全球领先的生物经济智能引擎”之称的火石创造,发布了《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蓝皮书》。新快报记者从蓝皮书获悉,广州高新区目前已聚集生物医药领域企业超过600家,2018年实现营业规模超过785亿元,约占广州市同类数据的60%,并于2018年4月获评中国“生物医药最佳园区奖”。

    目前,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覆盖引领未来的六大领域,分别是:基因检测、重组蛋白、细胞治疗、干细胞、组织工程、3D生物打印。在这些领域,该区已汇聚全国第一梯队的科研机构、全国第一方阵的企业。

    领军企业高密度集聚,“卡脖子”难题集中突破--生物医药领域正在形成“广州现象”。该区集聚生物医药领域院士工作站6家、国家级研发机构9家、细分领域单项冠军超30家、基因测序及诊疗领域企业96家、干细胞及再生医学领军企业及研发机构超过30家。

    大咖建言

    施一公:

    建议给予外籍人才更多国民待遇

    论坛上,施一公在致辞中表示,期待广州在方方面面继续引领中国的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给高层次外籍人才更多国民待遇”。在官洲生命科学圆桌会上,施一公谈到,“外籍人士在中国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从交通出行,到购房、买车,再到银行开户、基金申请等。”

    施一公认为,广州,特别是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致力于开展生物医药产业或者是生命科学研究,同时注重引进人才。“如果能够引进顶尖人才,对于一个地区产业的正面效应,会远远超出投入。”施一公说。

    陈海佳:

    应打造政产学研协力的产业集群

    作为嘉宾出席论坛的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赛莱拉干细胞科技总裁陈海佳表示,生物医药产业特别是处于其前沿的干细胞领域的研发,是一个系统综合的工程,并不是一个企业、一个机构可以完成的。广州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集结相关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乃至金融机构,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打造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生态环境,这对广州、广东都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弯道超车的发展机会。

    此外,陈海佳告诉记者,他建议国家将干细胞临床基地、项目的备案这类行政权限下放到广东省,这将更好地服务于大湾区的产业建设。他相信在生物医药领域有了这样的政策驱动,能够将国内外新药研发的工作机构、企业吸引到广东来,从而使广东获得更多的人才资源。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