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肿瘤么?3个问题帮你搞懂

发布日期:2024-02-0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胆囊息肉是肿瘤么?3个问题帮你搞懂 

     

    这天,一位好友突然打来电话,紧张地问我:“我今天入职体检,医生说我有胆囊息肉,还是多发的,要不要紧啊?我该怎么办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胆囊息肉样病变”被超声检查发现。

    然而,这一医学术语背后的实际含义,大众往往并不清楚,很多人因此感到恐慌,担心是得了肿瘤。今天我们就通过3个常见问题,来详细了解一下“胆囊息肉”。

    就诊者

    Q1. 胆囊息肉是什么病?是肿瘤么?

    胆囊息肉(Gallbladder Polyps)是指胆囊粘膜壁上的赘生物。在健康人群的超声检查中,有 1.5%-4.5%的人群存在息肉[1,2]。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表1)[3,4],良性病变又进一步细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表1. 不同病理类型胆囊息肉相对比例

    病理类型

    比例

    良性息肉

    胆固醇息肉

    60%

    腺肌症

    25%

    炎性息肉

    10%

    腺瘤

    4%

    其它(平滑肌瘤、纤维瘤等)

    1%

    恶性息肉

    腺癌

    80%

    其它(粘液性囊腺瘤、鳞状细胞癌等)

    20%

    在体检时,通过超声偶然发现的胆囊息肉大多都是非肿瘤性的,是胆固醇息肉(在良性息肉中占比60%),又称胆固醇沉着症(Cholesterolosis),换句话说,这是一种脂质沉积的表现,因此大可不必过分紧张。

    就诊者

    Q2. 胆囊息肉都有什么特征和临床表现?

    胆囊息肉在超声下很好识别,表现为附着在胆囊壁上的单个或多个强回声,位置固定,患者翻转身体时不会移动,没有结石特征性的超声声影。

    通过观察息肉的回声、表面结构以及是否有蒂等,可以初步判断息肉的不同类型。

    1.

    胆固醇息肉通常小于1cm,常为多发、回声均匀且带蒂,可伴或不伴强回声光点,表面呈桑椹状。

    2.

    腺肌症表现为胆囊壁局灶性增厚,一般胆囊壁厚度>4mm,常见于胆囊底部粘膜突起,呈息肉样外观,通常内部有小无回声灶。

    3.

    胆囊腺瘤回声均匀,表面光滑,通常无蒂。

    4.

    腺癌为回声均匀或不均匀的息肉样结构,表面呈桑椹状,基底宽,常侵犯胆囊壁和胆外结构。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通过观察是否存在血流信号及血流模式,也可帮助鉴别胆囊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5]。

    大多数胆囊息肉都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并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伴有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症状,个别息肉可脱落阻塞胆管引起胆囊炎,黄疸甚至胰腺炎。

    就诊者

    Q3. 超声可以鉴别胆囊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吗?得了胆囊息肉该怎么办?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影像学方法可以100%准确预测胆囊息肉的病理类型或是否存在恶变,只能依靠术后病理学来确定。然而,超声诊断可提供息肉大小、形态等有价值的信息。

    息肉大小是预测恶变非常有用的指标之一。因此,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多取决于息肉的大小。

    小于等于5mm的病变

    这种息肉通常为良性,常见的是胆固醇沉着病。无症状的胆固醇息肉患者不需要治疗,建议每年超声随访观察[6,7]。

    直径5-10mm的病变

    建议3个月和6个月时各做一次超声随访,如果大小没有明显增大,之后每年1次超声检查随访。

    10-20mm的病变

    这种息肉有潜在恶性可能。研究发现,在大于1cm的息肉中,癌的发生率为43%-77%[6],这种大小的癌症通常处于早期阶段,建议‍外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大于20mm的病变

    有研究表明,大于2cm的息肉100%为癌[8]。50-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恶性息肉的风险更高,需进一步做CT和内镜超声对疾病分期,尽快前往外科就诊,进行手术切除。

    对于有胆绞痛或胰腺炎或者同时存在胆石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建议咨询外科医生行胆囊切除术。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