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AI代替不了增加医疗资源供给

发布日期:2019-08-25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互联网+AI代替不了增加医疗资源供给


    日前,北京市发出了第一张互联网诊疗资质执照,北京市首家互联网诊疗基地已经完成了首个会诊病例。

    互联网医院,可以让济南甚至更偏远地方的患者,不必亲自跑到北京,就有机会得到北京三甲医院的专家的诊疗服务,甚至可以一次集齐多家三甲医院的专家,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方便了很多,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难题。正因为如此,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被认为是下一个互联网创业的“风口”,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2018年4月,国办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目前的监管要求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患者首诊必须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只有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才能纯线上开展。这是出于医疗安全的谨慎考虑,有一定的必要性。在这种模式下,同一家互联网诊疗平台上的多家医院,实际上形成了一个跨地域的医联体,在内部共享专家医疗资源。与传统医联体相比,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让跨地域的会诊更加快捷和方便。但本质上,这只是对存量医疗资源的重新调配,并不会增加新的医疗资源。

    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还需要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

    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超过100万家,其中医院大约3.3万所,医疗机构数量还不能满足民众的看病需求。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文件,要求加大政府支持社会办医力度,拓展社会办医空间。而要鼓励社会办医,最重要的就是放宽准入门槛,除了必要的人员、医疗设备等要求之外,其他与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无关的限制都应取消。对互联网医院,也要探索更加适合的模式,允许成立更多互联网医院。

    医疗资源,最重要的是医生。截至2018年底,中国执业医师数量达到360.7万,但多点执业的医师仅有16万,不足5%。应该以更大力度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自由执业,鼓励医师开设诊所,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也增加医生的收入。

    医疗流程的优化,也是互联网技术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目前中国医疗信息化,基本上还只是做到了同一医院内部的信息共享,医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及时查看到本院检验科的检查结果,可以看到病人在本院还看过哪些科室,诊治情况如何。但是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则基本上还没有实现。在不同医院之间,基本上还是要靠纸质病历和实体的化验结果、医院影像等传递信息。如果病人丢失了病例或者某些检查结果,医生就只能通过病人口述了解病史,再重新进行检查,这都会增加医疗的流程和成本。国务院要求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如果建立一个统一的医疗健康信息数据库,个人在所有医疗机构的诊疗情况全部纳入其中,医生可以看到患者的病史,更有利于对疾病的正确诊治。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望大大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验血、拍X光片、做CT,现代医学非常依赖于各种检查和化验的结果来进行诊断。但是目前依靠检验科医生人工审核检验结果并作出判断的方式,效率很低,准确度也不高。因为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水平再高的医生,也有他的能力极限。很多人去医院,多数时间都是费在了排队检查、等检查结果上。而在这方面,人工智能已经展示出了相当的潜力。在不少依赖医学影像确诊的疾病上,AI可以比顶尖的影像科医生更快、更准确地判定患者是否有某种疾病。

    总之,互联网和AI技术的运用,有望提高医疗效率,部分解决“看病难”。但问题要真正解决,还需要放宽医院准入、容许医生自由执业,吸引更多资本和人才进入医疗行业,增加医疗供给。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